胃溃疡为何可能引发胃癌
导读一般情况下,胃溃疡可能引发胃癌的原因主要有胃黏膜反复破损与修复、胃酸分泌异常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胃溃疡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、胃溃疡长期不愈合等。如果出现不适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。具体分析如下:...
一般情况下,胃溃疡可能引发胃癌的原因主要有胃黏膜反复破损与修复、胃酸分泌异常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胃溃疡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、胃溃疡长期不愈合等。如果出现不适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。具体分析如下:
1、胃黏膜反复破损与修复
胃溃疡会导致胃黏膜表层组织破损,破损处在修复过程中,细胞分裂增殖频繁,若增殖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,可能诱发癌细胞产生。日常需避免食用辛辣、过烫食物,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,同时戒烟限酒,降低黏膜损伤风险。
2、胃酸分泌异常
胃溃疡患者常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,过多胃酸会持续刺激胃黏膜溃疡面,破坏黏膜屏障,长期作用下可能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,增加癌变风险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、雷贝拉唑钠肠溶片、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,抑制胃酸分泌,减轻黏膜刺激。
3、幽门螺杆菌感染
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的常见病因,该细菌会损伤胃黏膜,引发慢性炎症,长期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增殖失控,进而可能诱发胃癌。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四联疗法,如阿莫西林胶囊、克拉霉素片、枸橼酸铋钾胶囊、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使用,根除幽门螺杆菌。
4、胃溃疡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
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替代,这种病理改变常伴随胃溃疡出现,属于癌前病变,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癌。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监测病变情况,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、多潘立酮片、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,改善胃部功能。
5、胃溃疡长期不愈合
直径较大、病程超过2个月的胃溃疡若长期不愈合,溃疡边缘的黏膜细胞可能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发生癌变。药物治疗无效时,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,如胃大部切除术,切除病变组织,防止癌变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规律进餐,避免暴饮暴食;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食用过硬、过冷的食物;保持良好的心态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;定期进行胃镜复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。
参考资料:
[1]蒲渝惠. 胃溃疡治不好,小心胃癌来报到[J]. 保健文汇,2020(5):43-4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