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工具
免费问医生
导读冬天寒冷干燥,是人体抵抗力最弱的时期。很多人以为“贴冬膘”就是多吃大鱼大肉,其实冬季养生讲究科学方法。错误的习惯反而伤身,比如饭后马上喝茶、空腹喝酸奶、熬夜不泡脚等。真正的养生,要顺应自然规律,从饮食、作息、运动多方面入手。 ...
冬天寒冷干燥,是人体抵抗力最弱的时期。很多人以为“贴冬膘”就是多吃大鱼大肉,其实冬季养生讲究科学方法。错误的习惯反而伤身,比如饭后马上喝茶、空腹喝酸奶、熬夜不泡脚等。真正的养生,要顺应自然规律,从饮食、作息、运动多方面入手,才能增强免疫力,安然过冬。
1.温补饮食养阳气
多吃羊肉、牛肉、核桃等温补食材,搭配白萝卜、山药等健脾润燥食物,避免生冷寒凉饮食。可适量饮用生姜红枣茶、枸杞桂圆汤,帮助补充阳气、抵御寒气,同时兼顾营养均衡,增强身体抗寒能力。

2.规律作息藏精气
遵循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原则,每晚10点前入睡,早晨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,保证7-8小时睡眠。充足睡眠能让身体蓄积精气、修复机能,避免熬夜耗损阳气,减少冬季乏力、免疫力下降的问题。
3.重点部位强保暖
外出时做好头、颈、腰、脚保暖,戴帽子、围巾,穿厚袜与防滑保暖鞋;室内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,久坐时盖小毛毯护住膝盖,防止寒邪入侵引发关节痛、感冒等不适。
4.适度运动强体质
选择室内瑜伽、太极拳或户外快走、慢跑等温和运动,每周3-4次,每次30分钟左右,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。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,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、更换衣物,防止受凉。

5.保湿润燥护黏膜
冬季空气干燥,每日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%-60%;多喝水、多吃梨、百合等润肺生津食材,避免用手挖鼻孔,可涂抹润唇膏、护手霜,保护口鼻及皮肤黏膜,减少干燥不适。
6.调畅情志防郁结
冬季光照减少易情绪低落,可每天上午晒20分钟太阳,促进血清素分泌;通过听舒缓音乐、与亲友交流疏解压力,避免焦虑抑郁,保持心态平和,助力阳气潜藏与身心和谐。

1.防滑防摔护关节
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,外出时穿防滑鞋底的鞋子,行走时放慢脚步、重心放低,避开结冰路面和湿滑台阶;老年人可借助拐杖辅助行走,室内及时清理地面水渍,防止意外摔倒损伤关节或骨骼。
2.防冻伤护末梢
外出时给手脚、耳朵等末梢部位做好防护,戴厚手套、耳罩,穿宽松保暖的鞋袜,避免紧身衣物影响血液循环;若出现皮肤发红、发痒等冻伤前兆,及时用温水复温,涂抹防冻霜,避免用火烤或热水烫。
3.运动防护避损伤
冬季运动前充分热身10-15分钟,活动关节、拉伸肌肉,避免肌肉僵硬引发拉伤;运动时选择平整场地,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(如护膝、护腕),运动强度循序渐进,若出现疼痛不适立即停止休息。

冬季养生的核心是“顺应自然、减少损耗”。做到合理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、重点保暖,再加一个好心情,就能安稳过冬。记住:养生不在复杂,而在坚持正确的小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