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
当前位置:

脑瘫是怎么回事

2025-07-17来源:彩牛养生   

导读脑瘫通常指脑性瘫痪。一般情况下,脑性瘫痪可能是胎儿脑发育不成熟、早产儿脑发育风险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、胆红素脑病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。若有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做好孕期保健,避免孕期感染和外伤。...

  脑瘫通常指脑性瘫痪。一般情况下,脑性瘫痪可能是胎儿脑发育不成熟、早产儿脑发育风险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、胆红素脑病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。若有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。具体分析如下:

  1、胎儿脑发育不成熟

  胎儿在宫内脑发育阶段若受到营养供应不足等影响,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,可能增加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。孕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如鱼类、蛋类、新鲜蔬菜等。定期进行产检,及时发现胎儿发育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。胎儿出生后,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,尤其是运动和智力发育。

  2、早产儿脑发育风险

  早产儿的脑部发育尚未成熟,脑血管调节功能差,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脑损伤,进而可能引发脑性瘫痪。早产儿出生后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专业护理,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脑部发育情况。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早产儿的喂养和护理,定期进行发育评估,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。根据早产儿的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,促进脑部发育。

  3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

  新生儿在出生前后出现缺氧、缺血,会导致脑组织损伤,影响脑部正常发育,可能引发脑性瘫痪,常伴有意识障碍、肌张力异常等症状。需及时进行抢救,改善缺氧缺血状态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,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、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,促进脑细胞恢复。病情稳定后,尽早开展康复训练,如肢体被动活动、视听刺激等,减少后遗症。

  4、胆红素脑病

 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过高,未及时治疗,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引发损伤,可能导致脑性瘫痪,可能伴有黄疸持续不退、嗜睡等症状。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异常,需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,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、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药物,降低胆红素水平。治疗后定期监测脑部发育情况,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。

  5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

  新生儿受到细菌、病毒等感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,如化脓性脑膜炎等,会损伤脑组织,可能导致脑性瘫痪,常伴有发热、抽搐、呕吐等症状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,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注射用青霉素钠、阿昔洛韦注射液等,控制感染。同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颅内压,减轻脑损伤。感染控制后,及时进行康复治疗,如运动训练、语言训练等,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。

  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做好孕期保健,避免孕期感染和外伤;新生儿出生后,注意保暖和护理,预防感染。

参考资料:

[1]刘雪静,秦丽霞,冯丹丹. 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[J]. 吉林医学,2010,31(29):5098-5099.

相关推荐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