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产儿吞咽功能差怎么办
导读一般情况下,早产儿吞咽功能差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吞咽训练、饮食调整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护理支持等。此外,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早产儿吞咽功能,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。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学习正确喂养与护理方法。...
一般情况下,早产儿吞咽功能差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吞咽训练、饮食调整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护理支持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1、吞咽训练
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早产儿吞咽协调能力,常用方法有口腔运动训练、吞咽刺激训练等。口腔运动训练包括轻柔按摩早产儿面颊、牙龈,引导其做舌头伸展、吸吮动作,增强口腔肌肉力量;吞咽刺激训练可使用无菌棉签蘸少量温水,轻触早产儿咽喉部,激发吞咽反射,训练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,避免引发呛咳。
2、饮食调整
根据早产儿吞咽能力调整食物性状与喂养方式,减少误吸风险。吞咽能力较弱时,选择母乳或早产儿专用配方奶,采用鼻饲管喂养,保证营养摄入;随吞咽能力改善,逐步过渡到奶瓶喂养,喂奶时控制流速,使用防呛奶嘴,喂奶后及时拍嗝,避免奶液反流引发不适。
3、物理治疗
利用物理方法改善早产儿吞咽相关肌肉功能,常用方法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。通过低频电流温和刺激咽喉部肌肉,促进肌肉收缩,增强吞咽肌肉协调性与力量,改善吞咽功能,治疗时需根据早产儿体重、耐受度调整电流参数,确保安全。
4、药物治疗
若早产儿吞咽功能差由特定疾病引发,需针对病因用药。如因胃食管反流导致吞咽不适,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、多潘立酮混悬液、铝碳酸镁混悬液等药物,缓解反流症状,减少对吞咽功能的影响;若存在感染影响吞咽,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抗感染,为吞咽功能恢复创造条件。
5、护理支持
做好日常护理辅助早产儿吞咽功能恢复。喂奶时保持早产儿半坐位或斜坡位,避免平躺喂养;定期清洁早产儿口腔,保持口腔卫生,减少感染风险;密切观察早产儿喂养时的反应,若出现面色发紫、呛咳频繁等情况,立即停止喂养并及时处理,防止发生窒息。
此外,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早产儿吞咽功能,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。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学习正确喂养与护理方法,为早产儿提供耐心细致的照顾,助力其吞咽功能逐步完善。
参考资料:
[1]黄灵滢,钟水平,张亚需. 吞咽功能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[J]. 福建医药杂志,2025,47(2):108-1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