味觉异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
导读味觉异常一般病因包括口腔黏膜病变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内分泌紊乱、药物副作用、营养缺乏等;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味觉减退、味觉过敏、味觉倒错等。口腔炎症、溃疡、真菌感染等病变,会损伤味蕾及周围黏膜组织,影响味觉信号传导,导致味觉感知异常。...
味觉异常一般病因包括口腔黏膜病变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内分泌紊乱、药物副作用、营养缺乏等;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味觉减退、味觉过敏、味觉倒错、味觉丧失、口腔异味伴随味觉异常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
一、病因
1、口腔黏膜病变:口腔炎症、溃疡、真菌感染等病变,会损伤味蕾及周围黏膜组织,影响味觉信号传导,导致味觉感知异常,常见于牙龈炎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人群。
2、神经系统疾病:脑血管疾病、神经炎、帕金森病等,会损害与味觉相关的神经通路,如舌咽神经、面神经,导致味觉信号无法正常传递至大脑,引发味觉异常。
3、内分泌紊乱: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,会影响身体代谢功能,改变唾液成分及分泌量,进而影响味蕾对味道的感知能力,导致味觉异常。
4、药物副作用:部分抗生素、抗高血压药、抗抑郁药等,服用后可能影响味觉受体功能或唾液分泌,引起味觉异常,通常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。
5、营养缺乏:缺乏维生素B族、锌、铁等营养素,会影响味蕾细胞的生长与修复,导致味蕾功能下降,出现味觉减退或异常,常见于饮食不均衡人群。
二、临床表现
1、味觉减退:对甜、酸、苦、咸等基本味道的感知能力下降,进食时感觉食物味道变淡,需更浓郁的味道才能感知,严重时影响进食兴趣。
2、味觉过敏:对一些味道的感知过于敏感,轻微甜味、酸味即感觉强烈不适,甚至出现恶心、口腔刺痛等反应,常见于口腔黏膜敏感或神经异常人群。
3、味觉倒错:对味道的感知出现错误,如将甜味感知为苦味、酸味感知为咸味,进食时出现与食物本身味道不符的异常味觉体验,影响正常饮食判断。
4、味觉丧失:完全无法感知基本味道,进食时仅能感知食物的质地、温度,无法分辨味道,多由严重神经损伤或味蕾完全受损引起。
5、口腔异味伴随味觉异常:味觉异常同时伴有口腔异味,如口臭、金属味、苦味等,异味持续存在,即使清洁口腔后也难以缓解,常与口腔感染或全身疾病相关。
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,定期清洁口腔,预防口腔黏膜病变;服用药物后出现味觉异常,需及时告知医生,评估是否调整用药;味觉异常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其他不适,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,避免延误治疗。
参考资料:
[1]老年人味觉失灵是何因?[J].药物与人,2013,26(10):42.










